- · 《知识文库》栏目设置[06/30]
- · 《知识文库》收稿方向[06/30]
- · 《知识文库》投稿方式[06/30]
- · 《知识文库》征稿要求[06/30]
- · 《知识文库》刊物宗旨[06/30]
古代日常小知识,千年前的古代就有严格的交通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以前老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交通问题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一个让人非常重视的问题。虽然在现代交通法比较完善了,但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现在大多基本交通规则都是由
以前老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交通问题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一个让人非常重视的问题。虽然在现代交通法比较完善了,但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现在大多基本交通规则都是由古人所创的。古代的交通法,不了解的朋友们是不是有点想象不出来呢?让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的交通规则是怎么样的,跟我们现代的又有什么差别呢。
你以为在古代只有富贵人家才能坐得起“车”,普通人出门只能靠走?其实真相是,在古代繁华的城市里交通工具还是很多的,最常见的就是马车、驴车和牛车,而普通人日常坐的最普遍的就是驴车了,因为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牛主要是用来耕地的,人们也比较少有用它来拉车;而马匹则是上流阶级的产物,普通百姓用不起。因为在古时候发展比较落后,古人们修路建桥的技术也没那么好,所以以前的路况基本都比较差,道路都是土路,崎岖不平,遇到雨雪天气出不了门都是常有的。为了增加大家出行的便利,也为了避免引发交通事故的安全隐患,政府官员因此制定了一些“交通规则”。
我们现代有行人靠右走,车辆靠右行的规定,而在古代早前《礼记》记载中也有类似的规定,不过他们是按“男右女左”分,走在路上男子要靠右边走,女子要靠左边走,车辆就从中间过。虽然很早就有了规定,但因为那时候各地文化差异大,没法全国统一实行,直到后面国家慢慢统一了,交通法则才慢慢被普及接纳,这个过程非常艰难且缓慢。到了后面国力强盛的唐朝,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人口增加,交通工具变得多样化,车船马、骄子都有,繁华的城市道路拥挤,交通问题随之而来,为了更好地管制交通,唐朝的交通规则也被完善的更多样化且严谨了。
为了让交通法越来越完善,唐太宗召集了他的“智囊团”,有人针对进出城提出了“来左去右”,就是进出城的人都各靠一边行走,进城来的靠左边,出城的靠右边,就跟我们现在行人统一靠右行是一样的,这样缓解交通压力,节约了时间,还方便守城士兵检查。可见当时古人对于交通管理的想法还是很先进的,不过这个策略还比较简陋,只是针对进出城的人,而城里的人该怎么走还是怎么走,从宋朝的《清明上河图》也能看出城内的交通车水马龙,也比较随意杂乱,也就是这个规定在当时并没有被广泛应用起来。
除了“来左去右”,唐太宗为了维护城内原本杂乱无章的交通现状,还亲自颁布了《仪制令》,对所有百姓的行为进行约束,凡是违反秩序的就要接受惩罚,其中12字原则是被作为重要法规单独制定的“凡行路巷街,贱避贵,少臂长,轻避重,去避来”,在街道上走着的人,百姓要给皇族官员让路,年轻人要给老人让路,携带东西少的人要给背重物的人让路,下坡的人要让路给上坡的人。这短短12个字不仅展示了中华谦让的传统美德,还指出了一旦发生事故,主要的负责人应该是哪一方,真是妙呀!
关于违反交通规则的处罚,为了让百姓重视交通规则,避免引发事故,律法规定了在不同情况下违反了交通法则的处罚。在《唐律》中,如果平常在街道小巷中骑马或驾车非常快是要受刑的,一开始是用荆条抽受刑人的背部,但担心会不小心下手重了出人命,后面改为了打屁股,以示警示。如果是特殊情况,比如是在执行紧急的公务或者人命攸关,可以免除刑罚,但也得交些罚款,这跟现代也很像。
另外在唐朝,针对超载的管制也非常严格,无论是水运还是陆运,只要被发现超出标准了,负责人就要被打屁股。比方说一个货船被规定只能载50公斤,但被查出可能只是船上多了一个人,所以船超载,那船主也是要被打50板子的,而且超载越多,惩罚越重,如果非常严重还有可能要被下狱。还有古代的车夫在驾车之前也像我们一样要先经过严格培训,考取“驾照”才能上岗的。古人有讲究六艺,其中“御”就是指骑驶、驾驭交通工具的技术。《除吏律》中,如果有人四次没考过就要被罚四年徭役还有罚款。说起来,比我们现在考驾照严格多了。
通过以上介绍古代交通的一些基本小知识,你会发现其实跟我们现代和古代的也差不多嘛。确实是,我们的交通法都源于古代,宣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一直以来大家都有在做的。最先提出交通法则的古人们无疑是有着超前智慧的,只是以前国家社会不稳定,当时的规定没有很系统规范,也就没办法在普及应用上做得很好,但古人们对交通法的开创,不可否认是对现代交通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的。看完这些你是不是会感叹,古代交通原来是这个样子的呀!好像还挺有趣的呢。
文章来源:《知识文库》 网址: http://www.zswkbjb.cn/zonghexinwen/2021/0413/975.html
上一篇:大龄准妈必知的孕期知识
下一篇:备孕知识男人若有这几个表现,生育能力一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