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知识文库》栏目设置[06/30]
- · 《知识文库》收稿方向[06/30]
- · 《知识文库》投稿方式[06/30]
- · 《知识文库》征稿要求[06/30]
- · 《知识文库》刊物宗旨[06/30]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几个“养生知识”都是坑人!医学上根本没有这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血稠会引起血栓?”“清宿便,排肠毒”“酸性体质更易患癌?”“菠菜和豆腐不能同吃”……这些“养生知识”,你是不是经常听身边人说起? 其实,这些 “养生知识”,很多都
“血稠会引起血栓?”“清宿便,排肠毒”“酸性体质更易患癌?”“菠菜和豆腐不能同吃”……这些“养生知识”,你是不是经常听身边人说起?
其实,这些 “养生知识”,很多都没有科学依据,有的医学上根本没有这些概念!
1. 改善“血稠”预防血栓?
如果血液过于黏稠,就会有血栓的风险,必须尽早稀释血液、疏通血管,否则会有心脏病风险……不少人都曾经听过这样的“科普”。
2019年7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许俊堂刊文指出,实际上,医学上没有“血稠”这种病症,所谓“治疗血稠”就是一个噱头,是彻头彻尾的伪科学,别再被蒙蔽了。①
“血稠”从字面上理解“血液粘稠”,是医学上“血液流变学”的概念,大概相当于血液的高凝状态,与血流、血浆和血液成分都有关系。并不是很多人误以为的“血稠”就是血脂高了,要堵住血管,容易产生发生血栓的意思。
在临床上,医生不会根据血液黏稠度的数值,去判断患者是否有血栓风险,而且这个检查也不能如实反映患者体内真实的血液凝固情况,更不能起到预测血栓和心血管事件的作用。通过注射剂来疏通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更是没有任何帮助,甚至还会出问题。
2. “清宿便,排肠毒”能养生?
“宿便”、“肠毒”,听起来像很专业医学词汇,其实没什么科学依据。清宿便类产品只是抓住消费者求健康的心态和对医学知识的缺乏来赚取利益。
武汉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吴杰在2013年8月22日健康时报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在医学上,根本没有“宿便”这个说法。
国家级名老中医、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妇科门诊主任医师许润三在2014年1月30日健康时报的一篇文章中介绍,中医中也没有“宿便”一说。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王泽民于2014年1月30日在健康时报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现在市场上很多所谓“清宿便”的保健品,其主要的成分都是泻药,时间久了就会造成一些胃肠功能紊乱,容易导致大肠黑变病,造成肠道黑色素沉积,甚至带来肠道癌症隐患。③
所有,所谓的“清宿便,排肠毒”,只不过是商家的营销噱头,不管是在中医上还是西医上都没有科学依据。
3. “酸碱体质”更健康?
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人的体质有酸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易患癌,想要健康,必须保证身体处于碱性环境?关于“酸碱体质”的谣言一直不少。
但是,真相是,“酸碱体质论”骗局被揭穿,这个理论的创始人罗伯特 · 欧阳在2018年11月2日被美国圣地亚哥法庭判决缴纳1.05亿美元的巨额罚款。且他当庭承认“酸碱体质”理论是自己编造出来的骗局!
国医大师、中医体质学创始人王琦在2018年12月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现代医学和中医学都没有酸性和碱性体质的分法。人的体质不能简单地分为酸性或碱性,这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其中包含各种小环境和体液,如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等),还有分泌的各种消化液、排泄出的汗液、尿液等。人体内的不同体液确实有酸碱之分,如胃液呈强酸性、尿液呈弱酸性、肠液呈碱性。但不同体液的酸碱度,并不等同于体质的酸碱性。④
王琦强调,所谓的吃酸性或碱性食物造成酸性或碱性体质,以及酸性体质造成多种疾病,甚至诱发癌症等说法,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4. “不同食物会相克”?
相信不少人一定听过所谓“食物相克”的组合:菠菜和豆腐不能同吃,否则容易结石;维生素C和海鲜不能同吃,否则会中毒……甚至还有所谓的“食物相克表”在网上流传。
现在告诉你:“食物相克”的说法,没有理论解释,没有实验证据,没有临床实验积累,这个说法是不存在,不真实,不可靠的!
中国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葛可佑在2011年8月25日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食物相克并没有科学依据。一些人在吃了所谓的“相克食物”后确实出现身体不适,这通常是由于季节性原因、食物本身有毒、食物变质等因素引起的,与“食物相克”无关。②
文章来源:《知识文库》 网址: http://www.zswkbjb.cn/zonghexinwen/2021/0321/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