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知识文库》栏目设置[06/30]
- · 《知识文库》收稿方向[06/30]
- · 《知识文库》投稿方式[06/30]
- · 《知识文库》征稿要求[06/30]
- · 《知识文库》刊物宗旨[06/30]
《认知盈余》如果你为人们喜欢做的事付费,他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不得不说这是一本比较难读的书,虽然译者已经竭尽全力,虽然书中用了大量的加粗字体,虽然各章之间设置非常明显的连接词。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更多的是对书中内容的精简,
不得不说这是一本比较难读的书,虽然译者已经竭尽全力,虽然书中用了大量的加粗字体,虽然各章之间设置非常明显的连接词。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更多的是对书中内容的精简,勉强算作读书笔记吧。
此书的英文名为《cognitive surplus: creativity and generosity in a connected age》,我们现在所读的译作在副标题上也有不同,一版为《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一版为《认知盈余:互联时代普通人如何改变世界》,今天我们说的是前者。
不过读完此书你也许会和笔者一样,认为英文原标题显然更好一点,因为显然从第四章开始,才是作者希望表达的内容,或者说对于读者来说更为有意义。本书之所以得小马哥等大佬的鼎力推荐,除了指出认知盈余这一概念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作者坚信:如果能开凿出一点点认知盈余并加以利用,那么好事情就一定会发生。
文中作者并没有给“认知盈余”下一个明确的概念,但相信我,这并不会影响你的整体阅读。
如果你是一名编辑、社会化媒体运营、懂得UGC这一概念或者有志成为一名自媒体,那么,本书你一定要读。
1. 自由时间可以成就认知盈余,自由的空间是否可以成就价值盈余?
想像一下,如果我们将全世界受教育公民的自由时间看成一个集合体,一种认知盈余,那么这种盈余会有多大?——《认知盈余》
自由时间下,人们可以分享什么?我觉得有六种,按照分享的门槛从高到低分别有:信息、信息、想法、知识、技能、才艺。
心情最容易分享,因此供分享心情的平台最容易做大流量,朋友圈、微博、空间都是,虽然心情本身并不能产生什么价值,但是由心情所凝聚成的平台因为流量的大而有了发展价值的可能性。(心情分享的很多,按照关系亲密程度,按照机构,按照地点的都有,还有什么空间吗?微博之后微信,无秘之后同事,开心之后人人网,都是找到了一个维度聚集心情。)
信息也是比较容易分享的,每个人都可以分享每时每刻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twitter、微博就是,但是信息的质量需要监控,因此信息平台比信息平台门槛高些。
知识比想法和信息高质量,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想法和信息都能系统沉淀成为知识,这个分享是高质量的,例如维基百科,订阅号。技能和才艺则是更专业化的领域,会分享的人群和想看分享的人群都比较少,因此这两方面的平台在早些年一直没有被挖掘,现在分享经济概念火起来后,有见到一些app,但是状况还不明朗。
既然人有了自由时间可以分享,那么有自由的空间是不是也可以分享?答案是肯定的,而且空间的价值比时间更容易衡量。自由的空间包括:房子、车子、办公地(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等)、物品。未来,让你感觉到不自由的东西应该都有可能被颠覆。
2.分享的效益与分享门槛及商业化可行性相关
知识是人类所拥有的最具兼容性的东西,但是要想利用它,就需要具备一些特殊条件。这些条件分别是:社区规模的大小、共享知识的成本,被共享知识的明晰性,以及接收者们的文化规范。
《认知盈余》举了蛮多由自由时间汇聚而形成的现象,包括维基百科似的全民知识积累,公益社区和自发捐款行为、聚会抗议等公民活动等。作者举了个例子,大众传媒时代,人们的自由时间是被电视圈住的,而现在,人们可以利用科技提供的便利,在自由时间做很多事情并分享出来。作者将这些分享分为“个人分享”、“公用分享”、“公共分享“、“公民分享”。
从目前互联网的发展来看,“个人分享”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朋友圈、微博、空间分享心情,公众号、微博分享信息,豆瓣、知乎、百度文库分享知识。公用、公共、公民分享也有,例如维基百科、开源社区和软件等,但是由于专业化和大部分非营利性而没能像个人分享那么普及。因此,分享形成的效益跟分享的门槛和商业化是相关的。
3. 发现现在珍贵的东西,让它变得廉价,这就是机会
当某项资源稀少时,控制该资源的人会觉得资源本身很珍贵,而不会停下来考虑该资源的价值中有多少是由于资源稀缺造成的。——《认知盈余》
回看下历史,以前打电话很贵,现在电话很便宜,以前打电话,现在都不怎么打电话。以前电话机很贵,现在很便宜,以前电视机很贵,现在也挺贵,未来是不是可以非常便宜,甚至不用专门的电视机?
文章来源:《知识文库》 网址: http://www.zswkbjb.cn/zonghexinwen/2020/0725/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