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浓缩阅读”并非博览群书的捷径

来源:知识文库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不仅咖啡可以浓缩,读书也可以。最近,一款名为“getAbstract”的在线浓缩知识文库打着“浓缩知识,化繁为简”的旗号悄然走红。一套大部头的作品,在线文库可以把它浓缩成最精华的句子

不仅咖啡可以浓缩,读书也可以。最近,一款名为“getAbstract”的在线浓缩知识文库打着“浓缩知识,化繁为简”的旗号悄然走红。一套大部头的作品,在线文库可以把它浓缩成最精华的句子,让你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对整本书概览性的阅读。不少网友表示,这种阅读方式节省了很多时间。但也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一页一页翻书通读的乐趣再也找不回来了。

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其意是说,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而“浓缩书”的出现,貌似就是为了解决“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难题。有阅读过“浓缩书”的读者表示:“看了几篇书摘,果然挺有用,短短3~4页的篇幅,基本提炼和浓缩了原书的观点和精髓。看完书摘后,基本可以冒充读过此书了。”“对于管理类、学术类书籍,书摘很好地起到了简化步骤、提炼精髓的意义。”可见,在工作与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浓缩书”还是有其现实需求与价值的。

这种“浓缩书”的形式最早出现在罗振宇的“得到”APP上。在“得到”上销售的电子书,都不是整本书,而是一本书的主体部分,罗振宇称之为“干货图书”。结果这种“干货图书”一经推出大受欢迎,许多原本卖不动的滞销书,一经这样“干货提纯”立刻成了畅销书。很多读者认为终于有了一口气看很多书的成就感,网上还有不少人晒出“成绩单”,每个人都好像是博览群书的阅读达人。

对于“浓缩书”受欢迎,业内人士认为原因有二。其一,读者买到一本书,真的不一定会全部读完,在泛泛阅读之后将其束之高阁的情况很可能发生,再加上现在工作压力这么大,读者越来越没有时间去好好地读一本书。其二,在每年出版的成千上万种图书中,有一部分作者对书籍内容大量注水,本来1万字能搞定的内容,被作者用冗长无趣的材料硬生生铺成了10万字。一方面是没时间读,另一方面是担心读了会浪费时间,但是不读书又会给读者造成一定的焦虑。在这种情况下,“浓缩书”显然缓解了这种焦虑。

但是,读“浓缩书”算得上是真正的阅读吗?显然算不上。比如一本名为《偷走快乐的五大盗贼》的书,就被浓缩成了“导读”与“要点”等部分,“导读”部分仅相当于一段内容提要;而“要点”的内容不超过十句话。阅读这样的“浓缩书”,仿佛只是在浏览原著的内容简介与目录,恐怕连皮毛都了解不到。虽然可以方便没有足够时间阅读的读者,但这又有多少实际意义呢?一些“浓缩书”还提供了“要点速记”与“方法归纳”,替读者概括好需要的内容,似乎只是为了帮助读者完成一些阅读任务。

正如一些网友所言,将一本书的主要内容整理成一篇“干货”,让几小时才能读完的书变得几十分钟甚至几分钟就能读完,根本无法让读者体会到阅读乐趣。阅读看似简单,实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阅读中想象,在阅读中思考,这样的阅读才有收获,阅读时间是阅读质量的保证。而阅读“浓缩书”,比排斥想象、排斥思考、不求甚解的“快餐式阅读”更加功利、浮光掠影,这样的开卷又有多大益处?何况,“浓缩书”若不是作者亲自浓缩的,就可能有错误,或者和作者的意图不符,这种书可能会限制或误导读者对原书的理解。

反过来也可以这么说,能够“浓缩”且达到读者满意的图书,或许恰恰是那些水分较重的东西。比如一些“鸡汤”类、方法类、说明类、管理类图书。有媒体记者在“getAbstract”注册后浏览发现,该网站浓缩的图书确实主要是这几类。这也值得这几类图书的编撰者思考:当你们的图书适合通过“浓缩”的方式来浏览精要,是不是应该节约一些笔墨?“快餐式生产”势必带来“快餐式消费”,“浓缩书”的出现,恐怕也有“快餐书”的功劳。像那些厚重的文学作品,书摘类网站想要“浓缩”以迎合一些浮躁的读者,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到的。

说到底,“浓缩书”就是一种文化快餐。快餐可以偶尔食之,但是吃多了也会消化不良。

不仅咖啡可以浓缩,读书也可以。最近,一款名为“getAbstract”的在线浓缩知识文库打着“浓缩知识,化繁为简”的旗号悄然走红。一套大部头的作品,在线文库可以把它浓缩成最精华的句子,让你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对整本书概览性的阅读。不少网友表示,这种阅读方式节省了很多时间。但也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一页一页翻书通读的乐趣再也找不回来了。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其意是说,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而“浓缩书”的出现,貌似就是为了解决“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难题。有阅读过“浓缩书”的读者表示:“看了几篇书摘,果然挺有用,短短3~4页的篇幅,基本提炼和浓缩了原书的观点和精髓。看完书摘后,基本可以冒充读过此书了。”“对于管理类、学术类书籍,书摘很好地起到了简化步骤、提炼精髓的意义。”可见,在工作与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浓缩书”还是有其现实需求与价值的。这种“浓缩书”的形式最早出现在罗振宇的“得到”APP上。在“得到”上销售的电子书,都不是整本书,而是一本书的主体部分,罗振宇称之为“干货图书”。结果这种“干货图书”一经推出大受欢迎,许多原本卖不动的滞销书,一经这样“干货提纯”立刻成了畅销书。很多读者认为终于有了一口气看很多书的成就感,网上还有不少人晒出“成绩单”,每个人都好像是博览群书的阅读达人。对于“浓缩书”受欢迎,业内人士认为原因有二。其一,读者买到一本书,真的不一定会全部读完,在泛泛阅读之后将其束之高阁的情况很可能发生,再加上现在工作压力这么大,读者越来越没有时间去好好地读一本书。其二,在每年出版的成千上万种图书中,有一部分作者对书籍内容大量注水,本来1万字能搞定的内容,被作者用冗长无趣的材料硬生生铺成了10万字。一方面是没时间读,另一方面是担心读了会浪费时间,但是不读书又会给读者造成一定的焦虑。在这种情况下,“浓缩书”显然缓解了这种焦虑。但是,读“浓缩书”算得上是真正的阅读吗?显然算不上。比如一本名为《偷走快乐的五大盗贼》的书,就被浓缩成了“导读”与“要点”等部分,“导读”部分仅相当于一段内容提要;而“要点”的内容不超过十句话。阅读这样的“浓缩书”,仿佛只是在浏览原著的内容简介与目录,恐怕连皮毛都了解不到。虽然可以方便没有足够时间阅读的读者,但这又有多少实际意义呢?一些“浓缩书”还提供了“要点速记”与“方法归纳”,替读者概括好需要的内容,似乎只是为了帮助读者完成一些阅读任务。正如一些网友所言,将一本书的主要内容整理成一篇“干货”,让几小时才能读完的书变得几十分钟甚至几分钟就能读完,根本无法让读者体会到阅读乐趣。阅读看似简单,实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阅读中想象,在阅读中思考,这样的阅读才有收获,阅读时间是阅读质量的保证。而阅读“浓缩书”,比排斥想象、排斥思考、不求甚解的“快餐式阅读”更加功利、浮光掠影,这样的开卷又有多大益处?何况,“浓缩书”若不是作者亲自浓缩的,就可能有错误,或者和作者的意图不符,这种书可能会限制或误导读者对原书的理解。反过来也可以这么说,能够“浓缩”且达到读者满意的图书,或许恰恰是那些水分较重的东西。比如一些“鸡汤”类、方法类、说明类、管理类图书。有媒体记者在“getAbstract”注册后浏览发现,该网站浓缩的图书确实主要是这几类。这也值得这几类图书的编撰者思考:当你们的图书适合通过“浓缩”的方式来浏览精要,是不是应该节约一些笔墨?“快餐式生产”势必带来“快餐式消费”,“浓缩书”的出现,恐怕也有“快餐书”的功劳。像那些厚重的文学作品,书摘类网站想要“浓缩”以迎合一些浮躁的读者,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到的。说到底,“浓缩书”就是一种文化快餐。快餐可以偶尔食之,但是吃多了也会消化不良。


文章来源:《知识文库》 网址: http://www.zswkbjb.cn/qikandaodu/2021/0112/525.html



上一篇:大道通衢 ——丝绸之路诗歌名家精选文库序
下一篇:亦谐亦庄“诚龙体”

知识文库投稿 | 知识文库编辑部| 知识文库版面费 | 知识文库论文发表 | 知识文库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知识文库》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