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知识文库》栏目设置[06/30]
- · 《知识文库》收稿方向[06/30]
- · 《知识文库》投稿方式[06/30]
- · 《知识文库》征稿要求[06/30]
- · 《知识文库》刊物宗旨[06/30]
阅读的三种方法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凡读物,就结构而言,是一个可以分割的有机整体;凡读物,就其因素而言,又是辞章(语言形式)和义理(思想内容)的统一体;凡读物,就其本源而论,都是“生活”(物质的精神
凡读物,就结构而言,是一个可以分割的有机整体;凡读物,就其因素而言,又是辞章(语言形式)和义理(思想内容)的统一体;凡读物,就其本源而论,都是“生活”(物质的精神的)各种方式的反映物。对读物这些“共性”以整体性的把握,便产生了以下三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和阅读的教学质量,首先得了解和掌握这三种方法。
一、部分和整体的双向往复
读物是一个整体。阅读自部分始,渐至整体。这是一般的读法,但不完全。从阅读行为的角度看,阅读自部分始;但从阅读的实质看,真正的阅读(理解和吸收)却从整体始。于是,阅读中对读物整体和部分的把握,类似“目有全牛”和“目无全牛”的关系。庖丁高超的解牛过程,便是“目有全牛”到“目无全牛”的过程。我们初读时,读物是一个囫囵的“全牛”,经过对各个部分的感知、辨认、认同和理解,“全牛”不再是囫囵一体,而是由许多部分有机组成。各个部分的显露,使读者进一步了解整体。至此,才有可能理解各个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联系的松、紧、顺、逆等。这样,读者也就开始做到“目无全牛”了。
但是,阅读毕竟不同于解牛,“目无全牛”并非是最终目的。解牛的庖丁,其最终目的无非是放血、剥皮、拆骨、委肉而已,他不需要在“分析”之后再做什么“整合”。阅读则不然,阅读还要求回过头来,从各个部分的要素功能和结构功能的角度,再次审视整体,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整体。在获得更新、更深的理解基础上,又一次对各个部分以新的审视,获得对各个部分的新认识……于是,从部分到整体,又从整体到部分,不断地分析、整合,螺旋式地“钻”下去,这便是阅读的不断深入。
“是微而知著”是因为“微”(部分)不同程度地体现了“著”(整体)的某些物质。“见著而知微”是因为“微”(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只有把握了整体才能更准确地把握部分。两者相结合的过程,便是较为完整的、彻底的“知”。只有这时,凡所“知”者才是林中之树,才是树聚成林。
综合地说,由于读物是由许多部分有机组成的整体,读者在阅读中,要始终注意读物的这一“共性”,处理好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即,通过认读,迅速地抢占制高点,初步把握整体(这一点是关键,是不同于习惯阅读法的所在);然后,在再读中鸟瞰各个部分,去认识各个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自己对整体的把握更准确、更深刻、更全面、更具体,接下去,在深入阅读中,凭借对整体的层次的把握,再把各个部分当作次一级的整体,作进一步的分割,再做进一步的组合……如此双向往复,在不同层面上双向往复,使阅读愈深刻、愈细致,把握则愈准确,以逐步地“逼近”作者,“逼近”作者所反映的生活。
这种阅读的战略,并不同于传统的字而词,词而句,句而段,段而篇的程式,也不是传统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阅读取向,而是以整体性思维方式对读物作科学把握的新方法。这种方法既顺应了部分到整体的认识规律,更强调了迅速把握整体,站在整体高度鸟瞰各个部分的战略思想,并提出了双向往复的要求,使阅读有可能成为高效率的阅读。
二、辞章和义理的双向结合
从读物因素来看,读物都是辞章(语言形式)和义理(思想内容)的统一体。读物是“言语作品”,是语言文字载道、传情、表意的结果。我们在处理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时,其具体内核,无非是从辞章到义理,从义理到辞章的反复认识过程。前者讲的是认识的层面,后者指的是认识的实质。在各个双向往复的层面上,都必须解决辞章和义理的关系问题。这是推进到新层面的基础,也是深入到新层面的标志。两者既同步,又交错,相得益彰。
一般的阅读是“得意忘言”,此所谓“过河拆桥”。即是说,阅读中弄清语言文字等读物的形式,目的全在于领会其中的义理。“因文悟道”、“依文染情”、“据文会意”,也正是指此而言的。一旦有所“悟”,有所“染”,有所“会”就忘其“言”,弃其“文”,就不再去审视“桥”的材料及其构建方式、特点和技巧了。其实,这远非彻底的阅读。因为,这种“悟”、“染”和“会”,不可能一次完成。较为彻底的阅读至少有三个层次:第一,根据语言形式的通常含义和作用,理解其字面的一般意义;第二,根据语言形式的各种特色,比如修饰手法、叙述方式等,理解更深层的意义;第三、根据语言的情境、前后文的关系等,理解其特定的意义。这种从了解字面意义深入到字里行间,再透其纸背,掌握更为内在意义的阅读过程,究其实,正是从辞章到义理,再从义理到辞章的反复双相结合的认识过程。一次性的阅读,便忘其言,便拆其桥,是读不懂的,当然也就不可能真正地悟道、染性和会意了。此所谓浅尝辄止。
文章来源:《知识文库》 网址: http://www.zswkbjb.cn/qikandaodu/2020/1118/516.html
上一篇:会议新闻写作实证分析
下一篇:学前教育后勤管理之我见